一、内蒙古有什么风俗习惯

1、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2、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

3、驾(乘)车在草原上游览或到牧民家访问做客,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鸣笛,以使畜群早些避开,否则车辆猛然惊畜,牲畜急跑会掉膘。

如果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和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到牧民家时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

4、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或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座时不要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但不可坐在门槛上;

5、在牧民家或在旅游点,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6、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民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要是你前头的人都不得不喝下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这时最好方法是多给天、地、火神敬献一点。)

7、尊老慈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骂。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二、越南的文化习俗

一、饮食

越南菜肴既美味,雅观,而且营养丰富。在南方,人们可常吃到调味品浓厚的菜肴,而北方的食谱却带有中国清雅的风味。越南人主食米饭,此外,牛肉或鸡肉粉条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于海岸线长,越南的海产既多又新鲜,而且价格相当便宜。

二,服饰

越服形制类似中国的汉服。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与中国苗、瑶族大体相似。进入寺庙或参加重要的仪式时不应穿着西装短裤、短衣。

二、语言 

在越南,主要语言是越语,今日,学外语运动较为发展,尤其是在河内、胡志明市、顺化、岘港等大城市里英语、法语很通用,各家旅行社的导游会讲英语、法语、俄语、汉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三、过春节

亚洲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过春节和中国大致相同,越南便是其中之一。越南人家春节的时候必备的两样东西是是金桔和桃枝。金桔寓意吉祥如意,财源广进;桃枝则是用于辟邪,在这里春节是非常重要的阶梯,因此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越南过春节也有贴春联、除夕守岁的习惯。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

四、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语言、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哲学、习俗等方面,随处都可见到汉文化的特征。越南也使用十二生肖,但其中一个生肖和中国不同:中国的“兔年”,在越南成了“猫年”。

三、关于“苏小妹”的民间形象探讨? 民间意蕴 ?苏小妹形象的产生与苏轼奇闻轶事的关系?等等

苏小妹 三难秦少游 秦少游见苏小妹果是名不虚传,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发现秦少游原来是“疯道人”,便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一联让少游足对: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四、苏小妹故事

苏小妹,许多古籍书上有记载,是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之妹,但实际上,苏东坡是没有

妹妹和姐姐的,也就是说,苏小妹是后来的文人墨客所杜撰出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在

文人的笔下是一个美丽、顽皮和充满才气的大家闰秀,所以关于她的故事也或多或少与

“才、貌、艳事”有关,我们选编一些苏小妹的故事给大家。

一、庙堂对句

苏小妹年十五时,生得天香国色,加上才学过人,所以一些风流才子后生纷纷求媒,

其兄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非常欣赏名士秦观(秦少游)的才华,遂将秦的一篇文章介

绍给苏小妹看,苏小妹看后大为赞赏:“今日风流才子,明朝龙阁学士,天下若无二苏

;可以横行一时。”在苏东坡的帮助下,秦少游终于与苏小妹通过媒人定下了婚约。

古时男女授受不亲,秦少游定婚前一直无缘见苏小妹一面,虽然耳闻苏小妹美貌无比

,但毕竟心里不踏实。一日,得知苏小妹要去一寺堂上香敬佛,他便买通寺庙主持,装

扮成小和尚去寺庙大厅等候。

苏小妹上香后,就坐在神像前看佛书,对身旁的小和尚看也不看一眼,好半天,竟打

着呵欠在躺椅上睡着了,这就苦了扮和尚的秦少游,香主不走他就不能离开,累得他立

了半天,动也不敢动。苏小妹睡足了才醒过来,依然呵欠连天,不看和尚一眼,秦少游

有气,出了一句上联骂人:“艳女仰卧,横直两条大口。”这时苏小妹才发现一个小和

尚在骂她,她也马上回敬一句:“秃男行礼,上下两个光头。”

二、洞房索句

秦少游与苏小妹终于结秦晋之好,新婚之夜,苏小妹顽皮性又上了,设了几道关卡

为难秦少游,一是考考他的才智,二是考考他的人品。秦少游是何等人,连闯几关,最

后一关试题时苏小妹出上句求下句:“闭门推开窗前月”,一下子把秦少游难住了,这

看似简单却很难对出,大才子秦少游苦思不得,远在一边的苏东坡看顽皮的妹妹刁难秦

少游,心中发恻隐,悄悄地以一石投入院中天井中,秦少游触景生情,灵机一动的对上

了绝句:“投石击破水底天。”

三、姑嫂对句

苏小妹在家时,因苏家只有这个千金,大家都宠着她,因此,她时常开她二位哥嫂

的玩笑。苏东坡脸很长,她讥之曰:“春滴一点相思泪,秋后方得到嘴边。”苏东坡也

只能苦笑而已。这一天,苏小妹与苏东坡之妻两姑嫂穿红着绿在后花园中玩耍,其嫂手

中拿一本汉书在看,苏小妹又戏弄她嫂嫂:“嫂嫂穿红手抱汉(汉)。”苏东坡之妻即

对曰:“妹妹着绿心想蓝(男)。”

四、戏弄先生

苏家在杭州时,专门请一私塾先生教子弟。这位先生听说苏家大小姐才貌双全,就千

方百计寻找机会。这一天他出了一个对句的一联:“有客登门,惊醒万里春梦”,要苏

东坡之子对,东坡的儿子对不上,跑到后院求姑姑苏小妹,苏小妹即对:“无人共枕,

枉费一片春心”。这样,由学生作传递,先生又出句:“六尺绫罗、三尺缠腰三尺坠,

”(苏小妹喜缠红绫于腰),苏小妹对句:“一床绵被,半边遮身半边闲”。这先生大

喜,以为苏小妹有意了,于是投石问路:“风紧林密,问樵夫如何下手?”苏小妹一看

知道先生误会了就对出:“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先生一看心都凉了,又不肯

丢面子,说:“竹本无心,节外空生枝叶,”苏小妹对:“藕虽有孔,胸中不染污尘。

”这位先生又误会苏小妹本意,以为苏小妹的对句中有“藕断丝连”之意,又出上句试

探:“桃红李白,这些花何时开放?”苏小妹也火了:“稗青谷黄,这杂种是何先生?

”先生挨了骂才死了心。越年,苏小妹嫁给秦少游,再以后,一胎生下两子,满月酒席

上,先生看着苏小妹怀中的双胞胎问:“这两子哪一个是先生的?”一句双关想占便宜

,苏小妹即答曰:“管他先生后生,都是我儿子!”

五、骂和尚

春天,苏小妹乘船游西湖,同船还有一秀才、一和尚;秀才作诗说:“三人同一舟

,小姐面如油,明年嫁夫婿——封侯!”,老和尚色迷迷地说:“三人共一船,风吹小

姐裙,裙脚风送开——裂缝!”苏小妹大怒:“秀才真有礼,和尚真该死,裂缝和尚嘴

——无耻(齿)!”

传说苏小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妹妹,汉族,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小妹长得端庄秀丽,身材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比才智。世间流传着好多有关她的故事。

1、兄妹相互讥戏

苏东坡拿妹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开玩笑: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苏东波满脸大胡子道: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说话不见嘴唇动,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东波形容妹妹的凹眼道: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戏弄哥哥的脸长和两只眼睛距离较远道: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2、苏小妹的故事

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阵沉阵浮,秃头在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

“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

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

“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

“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随即说道: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对联出题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苏小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联句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

“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

“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

“风吹裘裘毛乱动。”

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没想,顺口说道:

“阳照壁壁水直流。”

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

“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刀两半!”

苏小妹犹豫了一下,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

“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相传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有一幅对联,差点难坏新科状元秦少游。说的是新婚之夜洞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料到苏小妹一定会对秦少游出难题,走过去正看到秦少游两手不断地比划着念道:双手推开窗前月…… 在旁看了,暗暗发笑,随手捡一石片投到莲花池中,并伸出一个指头比划出一个 “雨”字,秦少游心领神会,立马答出: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

世上也有传说的对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

聪慧机敏不让须眉的小妹决定在入洞房时有意和少游一比才智高下。一来可以与心上人切磋切磋,二来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态。于是小妹一进洞房便吟出一联请少游对上: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接对深为小妹对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动,不禁脱口而道: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小妹闻听少游吟出的这联,知道没有难住情郎,便亲自招呼少游坐在桌前,嫣红上好酒菜便关上房门悄然离去。少游端起酒杯欲与小妹交杯,小妹轻启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须对我一联,不知愿否?”

少游深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对不休。遂站起一揖说道:“请小妹出联。”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若对此联,不仅要工,还要符合此景此意。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他,只是五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看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

“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游以菜喻人,赞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过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嫣红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四目相对,喜不自胜。小妹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少游知道事不过三,何况已对出二联,一股豪气顿生:“有劳小妹赐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温情的目光看着少游。少游见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小妹细品此联,觉得少游在点明决心娶自己为妻之际,又自喻世间少有,不坠男儿之志,芳心大悦,便熄烛松帐,成就了一桩千古良缘。

五、湘西苗族民间故事

湘西有着几千年 历史 演进中积淀的传奇、异质的地域 文化 和民族文化。那你知道湘西苗族民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湘西苗族 民间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熊娘家婆

很久以前,大山里生活着一只母熊。她经过上千年的修行,终于修炼成精。成精后的母熊到处胡作非为,无非作歹。山里的 动物 们见了她,无不闻风丧胆。就连老虎们见了她也俯首称臣。因为熊精会法术,还会变成各种东西,一会儿变成一颗树,一会儿又变成一块石头。没有人知道她下次又会变成什么。

熊精经常出没在人类村子附近,因为她说村子里有非常美味的食物,那便是她常说的小孩,她说吃掉一个小孩,可以增加500年法力。于是,她经常想着法的去寻找那些善良的小孩。把自己变化成一个可怜的老奶奶,欺骗小孩说是他们的外婆,要带他们回家,稍不注意的小孩上当之后,很快就会被吃掉。于是,村子附近就会经常徘徊着一个可怜的老奶奶。有聪明的小孩见了她撒腿便跑,熊精虽然厉害,却也害怕人类的猎枪。所以不敢轻易进入村子。

久而久之,大家都管她叫熊娘嘎婆。

一天,有一对姐妹要课行婆家去。但是外婆住的远,要经过一座山才能到。 没想到在半路却遇见了熊娘嘎婆。熊娘嘎婆拦住两姐妹问:“妹子妹子,你们这是去哪儿?”

大妹回答:“我们行外婆家。”

熊娘说:“我就是你外婆啊!”

小妹说:“不是的,我外婆脸上有颗痣。”熊娘嘎婆反手变了颗羊屎沾在脸上说:“我脸上的也有颗痣呢!”

“你不是,我外婆头上有个大髻子。”

熊娘嘎婆顺手抓了陀牛屎沾在头上,说:“我有个大髻子。”

于是,姐妹俩就相信了熊娘嘎婆,都非常的高兴。这时,熊娘嘎婆便要带姐妹俩去她家,聪明的大妹似乎察觉到去嘎婆家的路由点不对,就问:嘎婆,嘎婆,我们上次行你屋好像不是这条路。

“米有嘞(没有)就是这条路,是你记错了。“熊娘嘎婆欺负他们小没有当回事。

可是,聪明的大妹去过很多次外婆家,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记错。她本来就觉得在半路遇见嘎婆有点不对劲。开始怀疑嘎婆是熊娘嘎婆变得。想跑!可是年幼的小妹肯定会被抓住。所以,只有等机会再和小妹一起逃跑。

于是,两姐妹跟着熊娘嘎婆进了深山老林中“嘎婆”的家。下午做饭的时候,熊娘嘎婆杀了只鸡迷惑两姐妹。到了晚上,熊娘嘎婆和两姐妹围着火坑烤火,熊娘嘎婆对两姐妹说:“你们俩今晚谁要是跳过了火坑,就跟我睡一头,我给她吃好的,跳不过的就睡我脚那头,闻我的脚臭味。”

大妹假装跳不过去,小妹贪吃,一下子就跳过去了。

到了半夜,大妹醒了。忽然感觉脚那头湿湿的,就问熊娘嘎婆:“外婆外婆,为什么你那头有点湿啊?”

熊娘嘎婆说:“小妹吃的太多,尿床了。”大妹伸手摸了一下,闻了闻:不对,这是血的 问道 。原来小妹被熊娘嘎婆杀死了,流了一滩血。

过了一会儿,大妹又听到熊娘嘎婆“喀嚓喀嚓”的吃着东西。又问:“外婆外婆,你在吃什么,给我分点吧!”

“不给你分,不给你分!”熊娘嘎婆回答。

“分点分点!”大妹不依不饶。

“不分不分,啊料牙儿噶掐不得。”(这个小孩子吃不得)

“分点分点!”大妹想知道究竟,不停的烦她。

“哎呀,给你分点吧!”熊娘嘎婆烦了,随手扔过来一点东西。大妹一摸,原来是一截手指头:原来小妹真被吃了,这可怎么办?大妹开始害怕起来,但她忽然又想到个主意, 于是,她说:“外婆外婆,我要去茅房解手。”

“茅房有鬼,去不得。”熊娘嘎婆故意吓唬大妹。

“那我去灶屋解手。”(乡下叫厨房叫灶屋)

“灶屋有神仙,解不得。”

“那我去堂屋解。”(堂屋相当于大厅)

“堂屋有无常鬼。”

“那我去楼上解。”

熊娘嘎婆想:去楼上还不是要下来,不怕你跑掉,于是就说:“去吧去吧!”

大妹在楼上好久都还没下来,原来她想找根绳子逃跑。

熊娘嘎婆起身点灯去找,灯一点燃,就被楼上大妹吐的口水滴灭了,然后又点,又被滴灭了。熊娘嘎婆不知道是大妹搞的鬼,以为是老鼠在撒尿,就自言自语地说:

“老鼠精,老鼠精,你莫滴灭我葛灯,捉到大妹你也有份。”大妹一听,就赶紧住窗外使劲一跳,立即跑了。跑来跑去跑累了,就迷迷糊糊的爬到一口井边的大柳树上躲了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熊娘嘎婆为追大妹,找了一夜。头发稀乱稀乱,正想到井里洗个脸。突然看到井里有个人影,抬头朝树上一看,原来是大妹在上面。不等熊娘嘎婆开口,大妹就喊:

“外婆外婆,这里好凉快,您老人家上来我给您梳梳头。”

熊娘一想:反正你是跑不掉的,你给我把头梳好了,我会让你死得痛快点。于是爬上去让大妹梳头。大妹给熊娘一边梳一边念:

“梳支头,绑支头!梳支头!绑支头!把外婆绑12个髻子头!”

大妹梳的太舒服了,熊娘嘎婆都快睡觉了。等大妹把熊娘的头发一把把都绑在树枝上,绑好后,大妹故意把梳子住树下一丢,说:

“外婆外婆,梳子掉了。”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苗族杀鱼节的 传说 故事

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这天还有一个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王爷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公主,她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天王爷宠爱得像掌上明珠。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爷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将送来了天宫的仙丹妙药,采来了昆仑山的灵芝草,挖来了长白山的人参娃,捞来了大海的珍珠。但是这些药都没有治好公主的病。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爷急得茶饭不思。后来,天王爷听说“人间江河里的百鱼能治百病”,就立刻派天神下到凡间,从江河湖海里捉去了一百种鱼,熬成汤,端给公主。公主吃了以后,没几天病就好啦。为了感谢鱼的救命之恩,天王爷下令保护江河湖海里的鱼类,不准随意伤害它们。天王爷还下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里,不许给人类一滴。

此时, 天下 大旱,苗家人十分忧愁。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牛,祭天求雨。可是,天王爷仍旧一滴水也不给人类。最后,猪牛都宰杀完了,在三月初九这天,乡亲们从江河湖海里捉来一些鲤鱼、鲢鱼、鲑鱼、鲫鱼和娃娃鱼,来代替猪牛供品,祭天求雨。谁知,天王爷看到人间为了活地杀死了他的恩鱼,想到鱼对他女儿的救命之恩,不由伤心地痛哭起来。他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得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王爷的泪水化成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下来三天三夜,遍地流水,灌满了农田,滋润了草木。

直到现在,九里的平坡,贵定的光明,福泉新安寨的苗家人民,每年三月初九这天,都要到河边去杀鱼。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梅青与野鸡

在遥远的苗寨住着一个漂亮的小搭配(苗语:小姑娘的意思),她的名字叫梅青。

一天清晨,梅青像往常一样挑起鸭仔,背起镰刀来到田边放鸭,割草。割到一半的时候,一个穿着破烂,脸色发绿的小女孩来到她身边说要跟她一起割草一起玩耍。梅青不知道这是鸭变婆(苗语:妖怪的意思)的女儿,也正好缺个伴就爽快答应了,两个女孩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就天黑了,这才发现鸭仔不见了。找不到鸭仔,梅青怕回去挨咪(苗语,妈妈)骂,就跟着小鸭变回家了。鸭变婆看到女儿带回一个小搭配回家,满心欢喜,心想这次有好菜吃了(鸭变吃人)。晚饭过后两个小女孩躺在床上开心的聊着,小鸭变见梅青身上戴的银项圈和银镯子很喜欢,就拿身上的芒芯( 植物 藤)首饰与梅青换戴一晚。鸭变婆每隔一段时间就问:你们睡了吗?。两个小女孩开心的回答:还没睡。当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没有回音了,鸭变婆这才摸黑蹑手蹑脚的来到两个女孩睡的床上一阵乱摸,当摸到银项圈时,毫不犹豫的抱起小孩往火塘上的饭筝(当地方言:蒸饭的木桶)塞,小鸭变挣扎的说:“娃呀咪”(苗语:妈妈是我呀的意思)。鸭变婆回答:“咪一西咪,咪咧夏聋”(苗语:妈什么妈,拿进饭筝)。小鸭变又说:“娃阿答丢木耶咪”(苗语:我是你女儿呀妈)。鸭变婆说:“答一西答,咪咧夏加”(苗语:女什么女,拿进筝蒸)。小搭配看到这一幕,吓得一身冷汗,硬咬着嘴唇不敢出声。

第二天早上,鸭变婆早早起来弄好早饭叫梅青吃,梅青模仿小鸭变的声音说:“咪,娃木土,学马多,娃马奴。”(苗语:妈妈,我肚子痛,起不来,我不想吃)。鸭变婆说:那你休息下,等会起来再吃,我给你留了一个好吃的棒腿,我上山挖地去了。

等鸭变婆走远了,梅青赶紧爬起来往外跑,翻过一座山头,远远的看见鸭变婆在山上挖地,忍不住对着那边山放声大骂:“魔国觉啦崩崩陪啊,魔国诺奴魔国答,灭齐别通丢那,拜啊咔俩啦,拜浪隆贴俩哇”(苗语:鸭变婆挖地崩崩那边山,鸭变婆自己吃自己娃,留个棒腿做午饭,我荡着秋千呀,越过那边山)。鸭变婆在山上听到了梅青的骂声,赶紧跑回家看,这才发现自己真的把自己的女儿给吃了,愤怒的鸭变婆回头追赶梅青,要为女儿报仇。梅青翻过一个山坳,来到小沟边,眼看着快被鸭变婆追上了,看见一群野鸡正睡在窝里,急忙上前求救:“野鸡野鸡,鸭变婆要杀我,你们救救我吧,快救救我。”野鸡们听梅青这么一说,很是同情。于是叫梅青睡在窝里,围起圆圈用翅膀把梅青盖得严严实实。过了一会,鸭变婆追到小沟边,不见梅青的影子,就上前问野鸡:“野鸡野鸡,你们有看见一个小搭配跑过这里吗?她骗我吃了我的女儿,我要杀死她报仇雪恨。”野鸡们一口咬定没有看见,鸭变婆只好失望的走了。

梅青从窝里出来后,心想:万一我走后野鸡飞回去叫鸭变婆追来杀我,岂不是个大祸害。于是把心一横,用脚套绑带把野鸡们的脖子绑起来。野鸡们愤怒的对她骂道:“你真是个坏心眼的臭姑娘,我们好心好意救你,你却对我们这样。我们诅咒你,无儿无女,家破人亡,你出嫁那天我们就叫,让你一辈子没有好日子过。”因梅青伤害了好心的野鸡,正当她出嫁的那天晚上,野鸡飞到大山顶上奋力地嘶叫着。梅青出嫁后不仅没有生儿育女,而且恶病缠身,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苗族姑娘出嫁的时辰就选在凌晨,若听到野鸡的叫声,此夜就不能出嫁,只好待日后再选个吉日。

猜你感 兴趣 :

1. 湘西民间故事

2. 湘西爱情故事

3. 湘西本地的民间故事

4. 湘西灵异故事

5. 湘西赶尸的故事

六、具有当地特色的山东婚俗文化

婚俗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推移婚俗文化也在慢慢的改变,不变的是人们在婚礼中的喜悦心情。都说难打当婚、女大当嫁,婚礼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变得更加的讲究,当然也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下面的 山东文化 为你带来具有当地特色的山东婚俗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在沂蒙山区,结婚男方家叫“娶媳子”,女方家叫“出门子”。当地的婚嫁习俗通常为不找同姓、不找同村,除少数人自由恋爱结合外,大部分人先由媒人“说媒”,再经双方“访媒”,认为门户相当,即可定亲。婚礼前一日,男方派人到女家下“催妆”,送红棉袄、红棉裤、“蒙头红子”(红盖头布)、环子(一种手饰)及“四色礼”。

女方将列有送嫁人数、上下轿朝向及时间、“镇物”、忌讳等内容的“婚单子”交来人带回。晚上进行“暖轿”,即男方雇佣的鼓乐手到女家吹奏细乐。深夜女方家长给女儿收拾陪嫁用品,叫“装柜”。第二天新娘坐花轿到达男方门前时,新郎迎出门外,一对新人踏着红毡(或苇席)缓缓前行。进大门时,燃放鞭炮,奏乐,这在当地称“过门”。随后开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毕入洞房。

孔府婚礼

孔府婚礼则尽显孔门大家风范,颇具典范意义,代表了鲁地的婚俗风尚。

凌晨,身着古代状元新郎装的新郎,由伴郎压轿前去迎亲。新娘化妆,换衣,佩戴凤冠霞帔,等待出嫁。新郎到后,在众人的喝彩声里,新娘入轿,送亲人员随即登上马车。在起轿之际,炮响3声,鞭炮与唢呐同时响起。大队人马行至孔府门前,举行一个简短仪式。在仪式上,新郎、新娘表达对先祖的无比尊重和感恩之情,并虔诚祈祷。

抵达新郎“府第”后,新郎以红绣球牵引新娘下轿,新郎、新娘脚踩芝麻秆(寓意为“节节高”),跨马鞍(寓意平平安安),跳火盆(寓意为生活红红火火),进天井。一番“繁文缛节”过后,拜堂仪式开始。入洞房后,新郎手持由红纸包裹的秤杆(寓意为称心如意)挑开新娘的红盖头,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迎娶拜堂、举办喜宴,其内容的安排、形式的创新由男方和“总管事”共同完成。

桓台“结婚六步曲”

在桓台,婚仪程式分6步:第一是订婚;第二是通柬,俗称“大相”;第三是下帖;第四是娶亲;第五是拜天地;第六是坐帐。过去拜天地时,新娘要抱“四书”,踏红毡,跨马鞍,现多由司仪主持,新人三拜,后入洞房。过去新娘入洞房后,要定向坐帐三日不得出门,其间由近族“送小饭”,新郎陪餐。现在,新娘可自由出入,宽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