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

风土人情:

海南人豪爽!热情好客!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二、什么是海南的人文风情

浅谈海南风俗习惯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是我国跨纬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海南地处热带,土地总面积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714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热带天然林约占全省森林面积一半的。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热的8月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南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长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长230千米;东部的万泉河长162千米。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海南省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五指山区的黎村苗寨,篝火欢歌,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每年中秋,人们身着盛装,欢聚在儋州市北部地区的十几个乡镇集市,到处可见人如海、歌如潮的热烈场面。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赛歌活动一般为15:00-18:00。夜晚,以村为主体举办“中秋歌会”,又称“中秋情酒歌会”(设酒席),男女青年歌手对唱情歌。敬酒时,女子主动敬酒表示“钟情”,男方接过女方敬酒一口饮尽,并以歌投情,表示“领情”。随后共尝月饼、“赏月”对歌,直至凌晨。端午节是儋州民间的盛大传统节日,尤其表现在儋州市西北部沿海地区的光村、海头等乡镇的海边。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着各种颜色的节日服装,欢聚一堂,观看龙舟竞赛活动,共同欢度节日。主要活动有龙舟渡、海浴、包粽子等。海浴活动即五日早晨,附近海边村庄的男女大小都要到海里用海

三、海南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观?

海南的知名人文景观有: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琼台书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中山路8号,是海南名胜,是海南省旅游涉外定点单位,书院奎星楼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台书院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濬而建。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濬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院的府城校区。

其主楼奎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生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生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崖州古城,即现海南三亚市崖城镇,位于三亚市西40多公里处,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今天的崖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海南旅游胜地。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崖州城的城门已修缮一新,显得雄伟壮观,中外游客川流不息。在崖城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大小洞天,其形如巨鳌,枕海壁立,峰峦竟秀,林木重叠,山奇石怪,千姿百态,绿榕垂荫,红豆如星,泉清似醴。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西南约23公里处,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胜,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间,沙滩上大小百块磊石耸立,上有众多石刻。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钦差大臣苗曹汤巡边至此,勒石镌字“海判南天”,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