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的地方传统戏剧有哪些?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传统戏剧。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逐步发南京白局展成为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

表演特点:白局的表演有说、唱,偶尔加上身体动作,使用的是地道南京方言,称为“新闻腔”或“数板”。由于新移民的涌入和方言的变迁,有些词和现在通行的南京话也不一样。

比如说“鸭子”读作“呦子”,“大妈”读作“多嬷”。尾音儿化重,跟京味儿化音的区别在于连读而且上扬,象“碟子、碗”,读起来就是很快“的儿窝儿”……用文字来转化语言艺术,太难了。

形成历史:

1、起源农村。

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2、抢救扶植。

解放后,政府对白局进行了抢救扶植,1960年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文革期间解散。1985年由原白局团演员徐春华又重新联络,将一些原白局团的演员、演奏员及社会上的白局票友老艺人,参加省、市、区的汇演活动,所到之处,深受群众喜爱。

3、流入市区。

当百曲从乡村流入市区时,南京拥有20万之众的织锦工人,他们首先接纳了百曲,传统织造云锦为两人一台机器,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一个坐在织机上面拽花,一个在织机下面机坎里摔梭开织。

两人一唱一和,说身边的生活,讲稀奇古怪的事物,谈金陵四十八景,也唱江南江北和周边地区的小调,倾吐心中的郁闷,抒发情感,宣泄对封建统治的不满,用土语描摹痛苦的生活。

后来织锦工人这种每唱一次称作“摆一局”的白局,因南京味儿特足,很快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的便登上大雅之堂,有的传入澡堂、茶馆各服务行业,分出不取报酬、只享招待的“白局”,和收酬金的职业班“红局”,百曲因其谐音,而被白局所代替。

扩展资料

南京白局的传承意义

南京白局主要流传于江南一带,群众基础大,历史悠久,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南京白局是南京方言的艺术升华,南京方言的精髓都贯穿在白局的说唱艺术之中。

某种程度上是传承南京古方言和古汉语的文化载体,对于现代人学习古汉语的发音、语法具有独特的作用。

南京白局在古代某种程度扮演着当代新闻媒体的作用,甚至其影响要比现代媒体还要深远广泛,是人民了解南京的风俗文化和历史社会的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

第三,白局由于在发展演变中借鉴吸取了扬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风格,因此对于研究其他戏曲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白局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白局

二、南京戏剧是什么,简要介绍

南京这个老被异族屠杀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地方戏剧,要有,也就是昆剧了。省昆剧院就在南京朝天宫那里,每周六都有一场。所以你要写南京戏剧,直接到百度百科那里搜索昆剧就行

三、南京白局是什么戏曲?这种戏曲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南京白局是什么戏曲?这种戏曲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说到戏曲,首先是中国的国粹是京剧,然后是黄梅戏、越剧、平剧、豫剧、昆曲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南京有“白国”的地方性话剧。甚至南京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白国”在明朝末年已经出现,是用正统南京方言演唱的戏剧艺术,也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性古曲种。南京白国虽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尽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南京白国仍面临传承主体断层、演出形式规范和创新不足、传播途径单一、原始材料不足、公众认识不足、参与不足、社会影响面不容忍、政府支持不足、法律保护不足等问题。

秦淮河边唱春秋,方言声演绎历史:剩下的南京“白国”前世今生。丝绸职业工人自娱自乐,创造了接近百国生活的艺术形式。南京白国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利用南京方言朗读并称为特色曲牌的延曲体说唱艺术,不仅是南京地区本土的地方性传统曲艺,也是南京地区仅存的本土古曲种。白国的歌曲素材本来就是丝绸、织布、辛苦中的即兴创作,白国从“加生朋友”时代开始转变为曲牌、蝉、说唱题材,歌曲内容也变得丰富,白国艺人很好地向观众投降。虽然将当时的生活场景、社会新闻、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改编成唱功内容进行演出,但也有不少依靠滑稽的笑。

起初,南京白国只是南京丝绸职业室工人空闲时敲盘子或喝酒自娱自乐的即兴说唱或亲朋好友聚会时的娱乐方式。之后,其曲调容易学歌,表演风格有趣幽默,说唱内容接近民众生活,因此备受大众喜爱,还应邀以红白喜事、节日庆典、丝竹乐器的音响进行演出。逐渐传到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那首歌不收费。也就是说,以“一局”的名字命名为“白国”。此后,丝绸职业衰退,白国影响力提高,一些失业工人不得不下海扮演“白国”,被誉为“红国”艺人。这些“红国”艺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模仿其他戏曲艺人的生活模式,组织剧团,教学徒,招募女艺人,不断丰富歌曲和演出形式。“红色国家”实际上是“白色国家”走向专业化的过程。

秦淮河边唱春秋,方言声演绎历史:剩下的南京“白国”前世今生。南京白国是燕曲体说唱杂技,即曲牌和念白系列说唱,正规演出形式大部分由4 ~ 5人围坐在一起,放一张4线的毯子,桌上放插花花瓶或小屏风等。歌手左手有单发,右手有皮鼓,筷子酒杯旁有乐队伴奏,伴奏乐器有二胡、琵琶、月琴等,根据白国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称赞食物的美丽等于《芦蒿香》,《美景金陵》。有反映民政民俗的《告别小平房》,《中秋月圆》。《劳模在我身边》:有传达时事新闻的《青奥小天使》、《南门外倒城墙》等新风尚。还有介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花神庙的传说》、《鸦片烟自叹》等。

南京白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金”的波浪生物,白国的出现与云金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南京云金发源于秦淮河边。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金之首,有“寸金”的美誉。明清时期是南京丝绸职业的全盛时期。丝绸职业当时是南京手工业的翘楚。由于统治者大量服用奢侈品和奖励,禁果的消耗量非常惊人,官场难以满足这一庞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民间丝绸职业的繁荣。

清康熙取消年度“限制100张”后,民间出现了开设4,500张的大型企业。干隆年官场只有600张织机,但民间织机已达到3万张。因此,职工也成为南京人的主要职业之一。当时云金织造业很繁荣,但职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云金的织造工艺复杂、消耗性,因此,糖化工和职工必须进行合作。到目前为止,利用机器无法代替的老式制火器系统制造。即使两个人呼吸顺畅,一天也只能产生5 ~ 6厘米的运气。为了改善枯燥、机械的机房生活,在织机或闲暇时间哼一两首小曲,有时会爆发受到剥削和压迫的愤怒。巧合的是,这些小曲的节拍与云金编织手法相吻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营速度,因此可能不会遭到领空的反对。

一直以来,南京白国都经历了“三星三衰”。一般来说,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娱乐活动也必须活跃。相反,社会不稳定、经济衰退、娱乐活动也只能是萧条。也就是说,国泰民安,经济发展迅猛,犬业兴盛,人民安居乐业,将带动南京白国这一丝绸工人喜爱的娱乐活动的发展。战乱不断,经济低迷,甚至倒退,老百姓生存困难,南京白国这一人群的娱乐活动也必将被忽视。南京白国的第一个兴盛是在太平天国的时候。1851年,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在军队实行独立组织手工业工人开展生产的统一管理制度,被称为多工匠营,在多种工匠营中又细分了多种。其中包括名为“直营”的单位、驻职师、化妆团等。空闲时,织机工人及其家人正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四、江苏的剧种叫什么名字

江苏的剧种叫做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等。

1、昆曲

昆曲(Kun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2、锡剧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

3、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4、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5、淮海戏

淮海戏,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2019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五、南京镇江有什么剧种?

丹剧,流行于江苏丹阳一带。丹剧的原调来自古时盲人走街串巷哼唱的“啷当调”。丹剧以丹阳地方方言为唱念用语,以“啷当”、“云阳”、“花名”及其一整套板式为基本唱腔,在表演技艺、演出形式上较接近于京剧。由有近300年历史的丹阳“啷当调”演变出来的“丹剧”,上世纪60-80年代曾在戏曲舞台上红火一时。 [8]

六、南京南京里唐小妹唱的是什么戏?是属于什么曲种?现在国内有多少种戏曲形式?都是怎样分布的?

唐小妹是唱评弹的。属于评弹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戏 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假如把各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剧目再罗列出来,那真够您看一阵子的了。 简单地说,无论是从质量上看还是从数量上看,中国戏曲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对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人们是没有争议的。 另外,在前述的二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