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黔灵山公园主要景点简介 贵州黔灵山公园主要景点的介绍
1、黔灵山公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枣山路187号,建于1957年,公园南接枣山路,东近八鸽岩路,东北有市北路,北至关刀岩、小关水库,西连长坡岭林场、七冲岭、三桥村及圣泉距贵阳市中心1.5千米,面积426万平方米。
2、黔灵山公园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而得名。黔灵山由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等六个大的浏览区构成,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为特色,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黔灵山前有麒麟洞、古佛洞、洗钵池等古迹,山上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多种药材。
二、贵阳黔灵山公园怎么样好不好玩
黔灵山公园风景优美,还是挺好玩的。
贵阳黔灵山公园景点详细介绍
1、弘福寺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赤松和尚创建。
“沿九曲径”蜿蜒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达。
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
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
寺后象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
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登峰作诗。
董必武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
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
朱德诗:“野灵山上望贵阳,十年建设换新装。
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2、纪念碑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4年秋,于1956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64米,长34米,可容万余人)。
台阶6层,58阶,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30米的石碑,碑上刻着李子光用隶书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
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都有四只翘脚,下刻半圆形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
碑座呈正方形,边长4.2米,高1.5米,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惠组成的图案。
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汉白玉石柱、石栏,离碑座高1.2米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
3、猕猴园
猕猴园始建于30年代,原为中西上式建筑,包括会议室、招待所等。
1941年4月9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此会晤囚禁于麒麟洞的张学良将军,并留宿一夜。
解放后,此处一度作为贵阳市人民 *** 的临时办公场所。
1957年黔灵公园建园,该地即划归公园管理。
1985年, *** 投投资对此处进行了整修,拆除原招待所,配以富有中国园林特色的长廊及江南亭榭,以供游人休息及欣赏。
尔后,公园在此进行野生猕猴散养的科研,经过十余载的不懈努力,科研工作获的了成功,猕猴从当初的2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五大群,300余只,已形成不可多得的景观。
在此可享受到人猴同乐的妙趣,令人留连忘返。
4、麒麟洞
麒麟洞因洞内有一巨型钟乳状似麒麟,古而称为麒麟洞。
早在1530年,洞前已建有庙宇“白衣庵”。
与对面咫尺之远处的“檀泉”为昔日的一大景胜。
1941和1949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先后被蒋介石囚禁于此。
1996年 *** 拨出专款张、杨将军纪念馆。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黔灵山公园旅游介绍
黔灵山公园旅游介绍
秋高气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这个时候的空气清新,到处都十分的凉爽,最主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采,也是十分不错的,很适合出去散散心,锻炼一下身体,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锻炼身体,都是极好的,距离我们最近的黔灵山公园自然是不可多的好去处。
黔灵山公园的景致
黔灵山公园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清绝于世。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因为贵阳市的年平均气温就是比较宜人的,被称为“中国避暑之都”,而黔灵山公园的植被覆盖极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沛、生长期长,造就了这里参天的古树,和优良、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随处可见的猴子,与人亲密接触就是最好的.证明。
黔灵山公园游玩的地方有哪些
公园由三岭湾猕猴观赏园、弘福寺、麒麟洞、动物园、黔灵湖、风雨桥等景区及盘山步道组成。建有旱地雪撬、观光索道以及海洋馆等先进的游乐设施及科普中心。
革命历史意义的重要地方
对于游客来说,这里也是很值得一玩的地方,内容很丰富,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很适合全家人来出游,如果体力好的话,可以沿着石阶爬到山顶的弘福寺,据说那里的香火很旺,是贵阳当地比较有名的一座寺院,而且从那里可以俯瞰贵阳市区,看贵阳市的夜景也是很棒的观景点。
门票:5元/人
;
四、贵阳市黔灵山公园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黔灵山公园位于贵阳市区西北隅,园内可以爬山观景,也可以游湖、看钟乳洞,还可以去弘福寺礼佛,或者逛动物园。这座公园内容丰富,门票却很便宜,即使公园内要另外收费的小景点,也都只要几元钱,性价比很高。黔灵山公园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其中南大门是公园的正门,途经的公交车最多,上山索道也是在南大门这边的,所以建议游客从南大门进入公园。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七星潭,泉水从麒麟洞流向公园南门,形成七个阶梯状的水潭。顺着七星潭走几步,就是上山路了。如果不想爬山,可以坐索道直达象王岭上的瞰筑亭,索道单程15元。爬山的话,沿着九曲径拾级而上,山上植被茂密,空气很新鲜,一路上还能看到摩崖石刻群。山不是特别高,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大约是200米。山顶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门票2元。据说寺里祈福很灵验,所以来拜的信徒很多。后再爬一些山路,就到象王岭的瞰筑亭,在亭子处可以俯看贵阳群山中高楼林立的景色,是个不错的拍摄点。若特别喜欢爬山,黔灵山公园的山是由几座山头连绵而成的,还可以去白象山、关刀岩、大罗岭爬爬,而一般游客看过、瞰筑亭就差不多可以下山了。及下山的这段路上猕猴特别多,不少游客来黔灵山公园就是为了看这些猕猴,猴儿们是公园放养的,一点不怕人,人反而要让它们三分,有照相机的手里要拿好,有食物的要特别藏好,因为猴子会来抢。下山遇岔路,先走黔灵湖方向,黔灵湖边有小吃店,可以补充一点能量。黔灵湖是个人工水库,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湖中可以划船,参考价15元/小时。到了夏季,荷花盛开,景色很美。接着去动物园,动物园边上也有小吃店,有烤肉串、烤鱿鱼、烤豆腐等,味道不错,价钱都不贵。动物园门票5元,动物品种不是很多,不过如果有小孩子同行的话,看到黑熊、狮子、梅花鹿、鸽子等,也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动物园南边就是麒麟洞,门票5元。在洞中可以看到一些钟乳石,其中有一块长得酷似麒麟。张学良、杨虎城曾先后被蒋介石关押于此,这里还有张、杨二将军文物陈列室,能看到他们当年在此的卧室,与二人相关的图文介绍等。这样一圈逛下来,黔灵山公园的主要景点就玩得差不多了。若是带小孩的游客,还可以去公园南大门进门处的儿童游乐场,有碰碰车、转马、海盗船等游乐设施,费用在5-30元间不等。黔灵山公园南大门出来的枣山路上有许多卖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丝娃娃”的小店,各种蔬菜切成丝,放在小盆子里,拿一张薄饼,挑自己喜欢的蔬菜卷在薄饼里,再注入酸酸辣辣的酱汁,非常好吃,一定要品尝一下。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黔灵山公园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五、黔灵公园的主要景点
公园由三岭湾猕猴观赏园、弘福寺、麒麟洞、动物园、黔灵湖、风雨桥等景区及盘山步道组成。建有旱地雪撬、观光索道以及海洋馆等先进的游乐设施及科普中心。
猕猴观赏园,驯化散养野生猕猴约七百余只,游客在此可充分领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情趣。区内现存蒋介石接见张学良将军旧址。
麒麟洞,有五百多年(可考)历史,因洞内钟乳石酷似麒麟而得名。早在明嘉靖九年(公园1530年),洞前就建有白衣庵。1941年5月至1942年10月、1949年2月至8月,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曾先后被囚禁于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动物园,圈养着各种珍禽异兽。
黔灵湖,黛锁翠围、波光粼粼,如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湖畔“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圣泉百盈,天下闻名。游湖观景,山抱水回,委婉秀逸,廊桥水榭,绿杨碧柳,更具黔中景致。
风雨桥景区,自然风光,小桥流水,山径垂柳,溪水绕山石、穿林木花丛而出,形成一个水的世界。风雨桥临风面水,一览两湖景色。
盘山步道,13公里石阶将公园象王岭、白象山、黔灵山、檀山、大罗岭、关刀岩、马鞍山等群山峻岭相贯通。畅游其间,一览 奇峰秀水、怪石苍藤以及清、民国崖刻、碑记、古亭、战壕等。
七星潭
源于檀山泉,泉水从麒麟洞涌出至公园正大门,形成七个潭,取北斗七星作潭名,依次为:摇光潭、开阳潭、玉衡潭、天权潭、天玑潭、天璇潭、天枢潭。潭边杨柳井、白象泉清冽甘甜;潭上杨柳笼烟,拱桥雕栏;潭中莲花盛开,游鱼嬉戏。赤松和尚曾咏诗赞道:“那是檀山幽涧水,和烟和月到前溪”。
2003年,政府投资对七星潭景观进行改造和开发,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对七星潭驳岸、水景、植被和林相进行改造,增加道路、广场和休息设施的建设,突出开放性、亲和性、观赏性。形成七星潭景区翠嶂清溪、山泉叠瀑、怪石嶙峋、林木葱茏、山花点点、鸟鸣深谷、猿啼幽涧、石壁岩貌、四季有景的山水画卷。
三岭湾猕猴观赏园
黔灵公园野生猕猴观赏园是公园三岭湾景区的一部分,原为中西式建筑,包括会议室、招待所等,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九八五年,政府投资对此处进行了整修,只保留了原会议室,并配以富有中国园林特色的长廊及江南亭榭,以供游人欣赏及休息。一九九一年,公园在该景区建成全国仅有的城市公园野生猕猴观赏园。
一九四六年四月九日,蒋介石父子在此会晤囚禁于贵州桐梓县小西湖的张学良将军,并留宿一夜。解放后,此处一度作为贵阳市人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场所。一九五七年黔灵公园建园,该地即划归公园管理。建成猕猴观赏园后,经过十余载的不懈努力,科研工作获得了成功,四百余只野生猕猴在长廊水榭里与游客嬉戏(现已增长至三千余只),寻觅喂食,悠悠自得。令人神往的天然情趣,仿佛把人带回大自然,已形成不可多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景观。在此可以享受到人猴同乐的妙趣,令人流连忘返。
在我国,四川峨眉山等一些风景区有猕猴可以亲密接触。但在市区能看到敞养猕猴的,仅有黔灵山一处。黔灵山猴也因此名气很大,被称为“灵猴”,成了到贵州、贵阳必看的旅游项目之一。贵阳市黔灵山公园面积约4.26平方公里,有白象山、檀山、大罗岭等6座主要山峰,园内设有一个占地46亩的动物园。这些“山大王”们的来历,和动物园有莫大的关联。据黔灵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物园笼舍中的几只猴子趁饲养员打扫卫生时开溜;此外,贵州省防疫站也有几只用做实验的猴子跑掉,到了黔灵山上“落草”。1980年时,猕猴的数量大概在30只左右,很怕人,不敢下山。
贵阳园林部门决定把这些猴子引下山来,吸引游客。通过喂食的办法成功诱导,猴子逐渐不再见到人就跑。猕猴成为公园内的一大特色,深得游客喜爱,为游客增添了许多惊奇和快乐。此后,通过有规律地喂食,改善了生活条件的猴群逐年壮大。到1996年,黔灵山猴的族群发展到了200只。到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了500只以上,最大的猴群猕猴数量超过200只。
麒麟洞
麒麟洞原名唐山洞,因洞内有钟乳石,酷似麒麟,故又称麒麟洞。洞穴宽敞,可容百人。明嘉靖九年洞前曾建一庙宇,称为白衣庵。当年镇守贵州的太监杨金曾为此洞写景有云:“白云深处一唐川,枕石烟萝洞口莲”,“千重岚气千峰翠,万颗垂珠万象悬”足见此洞明代就已为游人所重。
白衣庵迭经废坏,现已改筑精舍,面山临涧。洞口石壁,藤葛缭绕,有似织帘;阶前双桂,临秋扬芳,小院精雅,饶有幽趣。1941年5月至1942年10月和1949年2月至8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先后被蒋介石关押于此。民族英雄,贯彻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物的决定,1985年这里设立了张、杨二将军文物陈列室,恢复了他们当年在此的卧室,内陈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物资,并简要地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和两位名将被关押的情况。1982年2月23日,麒麟洞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列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动物园景区
坐落在群山峻岭之中的公园动物园,位于杖钵锋山坳台地上,是一繁育、研究野生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园地,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7.55公顷,地势较为平坦,从大门向后呈台地形上升。依山顺谷修建各种笼舍和饲养场,建有黑叶猴馆、熊猫标本陈列室、狮虎馆、熊池、鹿园等,笼舍面积3300平方米。现展出动物50余种,展示有各种珍稀动物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孔雀、驼鸟、鸸鹋、大天鹅、羚牛等,有贵州特有的名贵动物华南虎、黑叶猴、长尾雉、红腹锦鸡、白鹇等。园内外翠岭环抱,鸟语花香,虎啸猿啼。已成为广大游客及青少年观赏娱乐,科普宣传,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在饲养和繁殖野生动物方面。动物园成功的繁殖了51头华南虎,支援了国内13个城市动物园,并曾出口到苏丹、朝鲜等地。对黑叶猴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繁殖习性科研课题达到了国内研究的先进水平。现展出各种珍禽异兽50余种,一百多(头)只。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十多种,二类保护动物四十多(头)只,其中黑叶猴、华南虎、非洲狮等为珍稀动物。
弘福寺景区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最大的佛教丛林,为贵州首刹。寺院殿堂,结构典雅,规模宏大,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春天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秋日丹桂飘香,红豆生辉。主要建筑有法化塔、九龙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及方丈苑;有碑廊、素香斋、五观堂和五百罗汉堂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与茶楼等处,占地近11433平方米。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山寺之开创,即始于世。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清乾隆四年(1739)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民国十八年(1929)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寺废僧散,院宇他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1983年,弘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同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28日交还僧人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在省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怀重视和四从弟子的支持下,慧海法师经过十余年诛茅觅础,苦心经营,不仅将弘福寺殿堂修复一新,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建筑物,重复以往庄严恢宏的气象,成为贵州省一座庄严雄伟、道风纯正、禅门临济中兴祖庭。师这功德,堪与赤松和尚媲美,而并垂不朽矣。
沿“九曲径”蜿蜓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达寺庙。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寺后象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登峰作诗。董必武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朱德诗“黔灵山上望贵阳,建设十年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黔灵湖景区
黔灵湖于1954年拦大罗溪水筑坝而成,湖面积28公顷。1999年,市政府加大对公园建设的投入,完成了黔灵湖清淤工程,使湖库容量加大,大坝更加稳固,水质更加清澈。黛锁翠围,波光粼粼。湖中游船点点,游弋自得。湖光山色,静雅宜人,廓桥水榭,绿杨碧柳,更具黔山秀水的景致。
建于1958年的“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在黔灵湖西岸。1999年市政府投入专款,进行改造。更换纪念碑护栏为汉白玉,广场为花岗岩地面,湖畔护栏为草白玉,调整了纪念碑周围的绿化植被,今日的纪念碑更加庄严肃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标志着贵州省人民对解放贵州省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崇高敬意,是贵州人同开展革命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也是黔灵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九五六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六十四米,长三十四米,可容万余人。台阶六层,五十八级,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三十米的石碑,碑上李子光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均有四只翘角,下刻半圆型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边长四米二,高一米五,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穗组成的图案。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石柱、石拦,离碑座高一米二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图案雕刻精美,意义深远: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旋转的齿轮仿佛带动着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稻谷、麦穗象征农民阶级,同时也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花环则寄托了人民对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先烈们的衰思;鸽子象征着祖国和平、安宁;鲜红的五星则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纪念碑四周,青松翠柏环绕,广场两侧桂花、玉兰等植物郁郁葱葱。
关刀岩景区
关刀岩景区位于黔灵公园东北角,南与小梅湾景区相连,西侧紧贴省人民政府,有道路与中华北路相通。景区周边山岭多为松树密林,部分为阔叶密林,谷中则以密被的竹林为主,另有部分银杏林,是一个以绿为主体,以生态功能为核心的绿色景区,是黔灵公园绿色与生态价值表现,是市民休闲活动和康体健身的好去处。
《贵州图经新志》载:“贵山,在治城北二里,孤峰峭拔,兀出群山。鸦关在其后,又名贵人峰。郡之得名以此。”据文献推理,贵山即关刀岩。又因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康熙通志》记载的清代“贵阳八景”中的“贵山耸秀”就位于此地。“贵山耸秀”。贵山亦称贵人峰。山势陡峭,高出群山,颇为秀丽。诗人吴旦有诗云:“山能峙立方称贵,人必孤行始足传。纵使泰山高万丈,若无孔子亦徒然。”扣紧“贵人”二字,刻划出贵山巍然耸峙,狄异它峰的特点。
小梅湾景区
小梅湾景区正在建设当中,将成为市民休闲活动和康体健身的另一个好去处。
圣泉
黔灵山中的“圣泉”亦称“百盈泉”、“漏勺泉”,位于黔灵山湖西南约600米的黔灵乡三桥村境内的下五里,海拔1180米,比黔灵湖水面(海拔1090米高出约90米”。从黔灵湖西岸向西南方向走去,穿过铁路,沿松林小路上行约500米即达圣泉所在地。圣泉从山腰两山夹峙的一个洼地边缘的石罅中渗出,一天中盈缩百余次,故称“百盈泉”。间歇泉是一种周期性喷水或涌水的泉,在岩溶地区,间歇泉又称“多潮水”它之所以有周期性涌水现象,是因为地下岩溶水在复杂的地下管道中运动,产生类虹吸管式循环所致。当地下水位积蓄到一定高度时,水通过类似虹吸管的管道从泉眼处涌出,这时地下水位因水流走而下降,等到地下水位再次积蓄到虹吸管口(即泉眼处)的高度时泉水再次涌出,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绝。圣泉在明代就已成为“贵阳八景”之一,名曰“圣泉流云”。
圣泉发现于何时,缺乏记载,它被修建来供人观赏是在明初,修建者是明朝镇远侯顾成,至今已五百多年。圣泉属于间歇泉,为少有奇泉。一般一天三潮,独圣泉一昼夜盈缩约百次,古人称“百盈泉”、“百刻泉”,为“奇泉”中之“奇泉”。奇泉稀少,即使有,亦多在交通不便、人迹罕到之区。圣泉位于黔灵湖大坝山间,赤松和尚《黔灵山志》曾列入该山范围。现属城中,可谓得天独厚。圣泉为贵阳遗留下最早的古迹之一,利用它来供游人观赏是在明初,它比甲秀楼、东山、黔灵山的兴建还早。它有着丰富的人文史料,明清著名游记,笔记,如徐霞客《黔游日记》、陈鼎《黔游记》、王士禛《池北偶谈》、檀萃《黔囊》和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等皆有记载;历代诗人墨客,明代学者(四川籍状元)杨升庵、清代爱国诗人贝清乔(曾抗击英侵略军)、贵州著名诗人吴中蕃、郑珍等咸来题咏,可谓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实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当地还流传不少有关圣泉的传说。史料上还记载:因为游客不断,清乾隆55年,当地民众集资修下五里路,并刻有“永垂万古”的修路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