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认为你家乡最好吃的菜是什么?是当地特色吗?
每个地方,都会因其迥然不同的地域风貌与人文风俗的不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大概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近大海的地方,人们的食谱里总不会缺少海鲜;身居幽谷的人们,山中风味他们也会如数家珍。北方地区的人们,能把懂得小麦成千上万种吃法;江南水乡的人,大米在他们手中也不仅仅是主食那么简单。栏目组走遍了大江南北,在从山海之间寻找各地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而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江西省遂川县的特色美食。江西自古便盛产文人雅士,而作为对饮食异常讲究的群体,文人对江西饮食文化有着不小的影响,江西菜也一直有“文人菜”的说法。
来到遂川县,见到的第一道美食就让我们大开眼界——油炸丝瓜花。受当地浓郁的客家文化影响,这里的人们有着吃花的传统,他们的菜谱上常有:丝瓜花、南瓜花、木槿花、栀子花等。其中丝瓜花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一种。今年已经73岁的郭年招外婆告诉我们,丝瓜花嫩时最好吃,夏季开花时最好。丝瓜花的吃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熬汤也可以清炒,但是普遍的吃法还是油炸。新鲜采摘的丝瓜花,用清水一洗,再裹上薄薄的一层米粉,晒干后下锅油炸。刚出锅的丝瓜花,还未入口,香味就会先钻进你的鼻子,口感香香脆脆不费牙,老人小孩都喜欢吃。【食材】丝瓜花、米粉、食盐、菜籽油。
【做法】1.丝瓜花洗净。2.准备一碗清水、适量米粉。将丝瓜花先沾上些清水,在将花朵在米粉里滚一圈,裹匀米粉后放到一旁备好的篦(bi,第四声)子上。3.丝瓜花都裹好米粉后,起锅烧水,将篦子放到锅中,盖好锅盖。等到水烧开后大约在蒸2~3分钟,即可将篦子取出。4.蒸熟的丝瓜花连着篦子一起取出后,放置到阳光下晾晒,晒到花朵干瘪失去水分后即可收起。5.起锅烧油,油温5成时,将晾晒好的丝瓜花下锅油炸,迅速翻炒几秒后即可出锅。江西的饮食一直有“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讲究火工”的特点。即使只是一道家常小菜,也不会失了精致,比如这道位列“十大赣菜”之一的赣南小炒鱼。
赣南小炒鱼是江西赣州的一道特色菜,属赣菜系赣南客家菜一支,其主料为草鱼。赣南小炒鱼具有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的特点。当一道菜的名字里,能被冠上发源地的地名,那这道菜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代表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了。赣南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江西人做小炒鱼,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处理鱼肉的时候,不放血。当地人认为做鱼类菜时,将鱼血留在肉中,菜品会更加鲜香。【食材】鲫鱼(或者草鱼)、薯粉、酱油、大蒜、生姜【做法】1.挑选大小合适的鱼。2.新鲜的鲫鱼(或草鱼)处理干净,只留下鱼肉。3.鱼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加入两勺盐腌制大约30分钟。
4.腌制好的鱼肉加入适量薯粉,搅拌均匀,尽量使每一块鱼肉都能裹上一层薯粉。5.起锅烧油,油温6成后将鱼肉一块一块下锅油炸,避免黏连。6.鱼肉炸至表面金黄后,盛出备用。将红辣椒切段、生姜切片、大蒜切段。锅内倒入少许食用油,将红椒下锅,加入少许盐翻炒。7.红辣椒炒出香味后,鱼肉下锅一同翻炒,加入一勺酱油,少许清水焖煮约2分钟。8.加入大蒜后翻炒大约1分钟,加入生姜片翻炒几下即可出锅享用美食。遂川县除了辛辣刺激的大菜,还有鲜甜可口传统小吃,让没有尝过的人眼前一亮。走进当地大街小巷的早点铺子里,还能看见泛着金黄油光的南瓜米果,5毛一个,2元就能吃得很饱。
当地人家更爱吃的还是自家做的南瓜米果,有些农家种多了南瓜,就会摘回来存放在家里,想吃南瓜米果了就一次多做点,分点给左右的街坊邻居尝尝鲜。南瓜这种好养活的蔬菜,平日里不会得到人们的悉心照料,所以都是偶然看到哪个南瓜黄了熟透了就随手摘回家。用它来做菜吃不了多少,遂川人就把吃不完的南瓜做成米果。用糯米粉、面粉、白糖、盐这四种家常的食材,与南瓜丝和成面团油炸而成。南瓜米果香脆甜糯,是南瓜做成的最好吃的小吃之一。我们在拍摄完遂川堂镜村的肖秋英外婆做的南瓜米果后,每人连吃了十几个都还不觉得满足。【食材】南瓜、盐、糖、面粉、糯米粉。
【做法】1、现摘瓜熟蒂落的新鲜老南瓜先洗净,再用刮皮刀去皮,掏空里面的南瓜子和南瓜囊。2、掏空的南瓜清洗干净,竖切成小长条;用刨丝器将南瓜刨成细丝。3、刨好的南瓜丝用刀再剁碎一些,加入适量盐,用手和均匀,使盐分充分浸入到南瓜丝里。4、依次倒入4斤面粉,3斤糯米粉,倒入适量白糖。5、将所有食材先翻动均匀,再慢慢倒入清水和成面团,加水时要慢慢地多次加入,这样才能掌控好面团的稀释程度。6、热锅,倒入3斤油左右,待油温9成,手抓一小团南瓜面团放入油锅,然后快速用炒铲背面将面团在热油里压扁7.2分钟左右,煎炸至表面金黄微微变焦用筷子夹出即可食用。
故乡的风味总是容易勾起人们的情思,每个人都有自己忘不掉的美食,它们大多数都来自自己的家乡。就是将这些美食串成一个各个故事,让每个思想游子一解乡愁。想了解更多美味的地方特色菜吗?关注我,很多你没见过的美食等你来学。
二、亲问各地的特产蔬菜都是有哪些,或者是做好的也可以
淮阳黄花菜
淮阳黄花菜早在汉朝就是朝廷贡品,已经出名数千年了。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是出名的吃货一枚~过陈州(今淮阳),尝到了这里的黄花菜,当即挥毫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淮阳黄花菜到底味道咋样,豫姐还用说么?此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淮阳黄花菜之所以名贵,得益于淮阳独有的气候、土质、水质等综合因素,离开淮阳,黄花菜就少了那个味儿了,是区域性特产。
固始萝卜
固始啥时候开始种萝卜不清楚,只知道明清两朝就开始当贡品给皇上吃了。圆柱形的外表,青头占据了2/3以上。入口脆嫩却无渣,这口感跟吃水果没啥两样。固始萝卜属于典型的水果型萝卜,固始被称为“中国萝卜之乡”是实至名归。
中牟大蒜
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光听豫姐说不算数,给个数据看看就能一眼观优劣:出口合格率94%,出口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0%以上。蒜头大、瓣匀,不易破碎又耐贮藏,你以为这中牟的“蒜乡”是浪得虚名吗?记住了,吃蒜,还吃咱中牟大蒜!
柘城胡芹
胡芹是挺常见的,不过还是要单提商丘市柘城县胡襄镇种的胡芹。柘城地方土地肥沃,水质不一般,多年栽种提纯、复壮、优化,芹菜特别好吃。出了胡襄镇,就是在商丘本地种,一样没有这么好的品质。胡襄镇胡芹根小棵大,清脆爽口,茎部光滑,无丝无渣,被称为“芹王”。怪不得这儿过年贴春联都有“喜有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迎嘉宾”的句子。
三、芥蓝的意思
芥蓝学名Brassica albograbra Bailey,英文名Chinese kale,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类蔬菜,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家常菜,更是畅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的出口菜。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对粤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芥篮已成为一种许多地区引种推广的蔬菜品种。
苏轼的《老饕赋》中写道:“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来形容芥蓝有香蕈的鲜美味道。芥蓝以肥嫩的花喜和嫩叶供食用,肉质脆嫩、清香,风味别致,营养丰富。每千克鲜菜苔含水分920~930克,维生素C513~688毫克,还含有钙1.76克、镁520毫克、磷560毫克、钾3.53克,是甘蓝类蔬菜中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种。
芥蓝的菜苔柔嫩、鲜脆、清甜、味鲜美,可炒食、汤食,或作配菜。
芥蓝含纤维素、糖类等。其味甘,性辛,除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作用外,还有耗人真气的副作用。久食芥蓝,可抑制性激素的分泌。
芥蓝
(一)概述
芥蓝,别名白花芥蓝,十字花科芸苔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花苔为产品,幼苗及叶片也可食用。芥蓝的花苔是我国著名的特产蔬菜之一,起源于中国的南方,主产区有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及北方大城市郊区有少量栽培。主产区广州可周年生产和供应,除市销外,还有大宗出口。近年来,在华北交通方便的地区建立夏季生产出口基地,需要量在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可观。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芥蓝喜温和的气候,耐热性强,其耐高温的能力是甘蓝类蔬菜中最强者。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5~30℃,20℃以下时生长缓慢,叶丛生长和菜苔形成适温为15~25℃,喜较大的昼夜温差。30℃以上的高温对菜苔发育不利,15℃以下时生长缓慢,不同熟性的品种其耐热性及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有差别。早中熟品种较耐热,在27~28℃的较高温度下花芽能迅速分化,降低温度对花芽分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晚熟品种对温度要求较严格,在较高温度下虽能进行花芽分化,但时间延迟,较低温度及延长低温时间,能促进花芽分化。
2.日照
芥蓝属长日照作物,但现有品种对日照时间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其全生长发育过程均需要良好的光照,不耐阴。
3.水分
芥蓝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以土壤最大持水量80%~90%为适。不耐干旱,耐涝力较其它甘蓝类蔬菜稍强,但土壤湿度过大或田间积水将影响根系生长。
4.土壤及养分
芥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而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磷最少,其比例为NPK=5.2:1:5.4。幼苗期吸肥量较少,生长较缓慢,菜苔形成期吸肥量最多。生长各期对氮磷钾吸收量不同,应着重有机肥的施用,并适当追肥。
(三)品种类型及其特性
1.早熟种类型
此类型特点是耐热性强,在较高的温度下(27~28℃),花芽能迅速分化,降低温度对花芽分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于4月中旬至8月上旬露地直播栽培,主要品种有:
(1)幼叶早芥蓝 为广州农家品种。植株的叶片卵圆形,深蓝绿色,叶面平滑,多蜡粉,基部深裂成耳状裂片。主苔中等高,花白色,花球紧密,主苔重30~50克,质地爽脆,分枝力强。从播种至初收60~65天,延续采收侧苔30天。
(2)柳叶早芥蓝 广州引进品种。植株较直立,叶片长卵形,灰绿色,主苔较弱,生长势中等,品质细嫩而脆。从播种至初收60天左右,延续采收30~40天。
(3)抗热芥蓝 广州引进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叶片宽卵圆形,叶面平滑,深绿色,主花苔大小适中,平均单重30克。从播种至初收60~65天,延续采收约30天。
2.中熟类型
在北京地区表现适应性强,耐热,产量较早熟种高,可按市场需要排开播种,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全年生产供应市场。主要品种有:
(1)登峰芥蓝 广州引进品种。栽培适应性广,菜苔品质好,外观整齐,主苔节间疏,皮薄肉厚且脆嫩,很受消费者欢迎,一般主花苔重50~70克,分枝力强,抽苔一致。由播种至初收65~70天,延续收获达50天。第一侧蕾品质更优于主苔。
(2)佛山中迟芥蓝 广州引进品种。植株较高,生长势强,分枝力强,叶片椭圆形,平滑。主苔较长而肥大,花球较大,主花苔重50~200克,质脆嫩纤维少。从播种至初收约70天,延续采收侧花苔可达70天。
(3)台湾中花芥蓝 株高约30~35厘米。基叶卵圆形,有蜡粉。主苔茎粗,茎叶长卵圆形,主花苔重80~150克。侧花苔萌发力中等。
3.晚熟种类型
比佛山中迟芥蓝、台湾中花芥蓝两种类型耐热性差。较低温度和延长低温时间能促进花芽分化,在较高的温度下也能花芽分化,但需时间较长。这种类型的品种在北京春夏季栽培均,并且这类品种的总产量比早熟种类型高。
(1)“客村铜壳叶”芥蓝 植株较高大粗壮,生长旺盛。叶片近圆形,质地较薄,蜡粉少。叶面稍皱,叶缘略向内弯,形如壳状。叶基部深裂成耳状裂片。主花苔重约100克,质脆嫩,少纤维,侧花枝萌发力强。从播种至初收70~80天,延续采收侧花苔50天。在保护地栽培表现良好,一般亩产2 500公斤。
(2)“三员里迟花”芥蓝 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大,近圆形,叶面平滑,少蜡粉。主花苔长,平均单重150克,质脆嫩,风味好。分枝力中等。从播种至初收约80天,加强水肥管理可延续收获60天,亩产2 500公斤左右。
(四)栽培技术
1. 周年栽培
北京地区种植基本上可以周年供应。4~8月播种可以选用香港白花芥蓝、柳叶早芥蓝等早熟品种进行露地栽培,以保证6~10月的供应。9月至第二年3月播种可选中花、中迟芥等中晚熟品种进行保护地栽培,保证11月至第二年5月的供应,其中要注意7~9月是北京高温、多雨季节,应选在冷凉的地方种植为宜。
2. 播种育苗
(1)播种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北京地区多用育苗移栽,每亩需用种75~100克。育苗地应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最好前茬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整地时要多施腐熟的有机肥,用撒播方式进行播种。
(2) 育苗
要经常保持育苗畦湿润,苗期施用速效肥2~3次,播种量适当,注意间苗,避免幼苗过密徒长成细弱苗。苗龄25~35天可达到5片真叶。间苗时间一般在2片真叶出现以后进行。
(3)优良壮苗标准
选择生长好、茎粗壮、叶面积较大的嫩壮苗,不宜用小老苗。
3. 定植
(1) 整地施肥
选用保肥保水的壤土,精细整地,每亩施入基肥腐熟猪粪、堆肥3 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翻入土壤混合均匀,耕耘耕平,土粒打细。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应做小高畦。
(2) 定植
露地栽培,栽苗应在下午进行,保护地栽培宜在上午进行。栽苗日期确定后,在栽苗前一天下午给苗床浇一透水,以便于次日挖苗。定植当天随挖苗,随即运到定植地块,按一定的行株距进行栽苗。一般早熟种行株距为25厘米×20厘米,中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22厘米,晚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30厘米。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与畦面栽平或稍低1厘米。苗栽好后,随即进行浇水,以恢复长势。
4. 田间管理
(1) 浇水施肥
根据当时温湿度情况及时浇缓苗水。缓苗后叶簇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进入菜苔形成期和采收期,要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基肥与追肥并重,追肥随水施,一般缓苗后3~4天要追施少量的氮肥或鸡粪稀,现蕾抽苔时追施适当的速效性肥料或人粪尿。主苔采收后,要促进侧苔的生长,应重施追肥2~3次。
(2) 中耕培土
芥蓝前期生长较慢,株行间易生杂草,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随着植株的生长,茎由细变粗,基部较细,上部较大,形成头重脚轻,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肥,最好每亩施入1000~2 000公斤有机肥。
(五)病虫害防治
芥蓝的病害较少,北京地区多见黑腐病,此为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成株叶片多发生于叶缘部位,呈“V”形黄褐色病斑,病斑的外缘色较淡,严重时叶缘多处受害至全株枯死。幼苗染病时其子叶和心叶变黑枯死。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初发现病斑即喷洒杀菌剂,如百菌清等。另外,温室栽培在温度偏低,湿度大时叶片、茎和花梗易发生霜霉病。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病叶,立即喷洒药防治,常用药剂是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常见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苗期用杀虫剂防治,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
(六)采收与采种
1.采收时间及方法
(1)采收时间
当主花苔的高度与叶片高度相同,花蕾欲开而未开时,即“齐口花”时及时采收。优质菜苔的标准是苔茎较粗嫩,节间较疏,苔叶细嫩而少。出口东南亚芥蓝的采收标准要求较严格,菜苔横径1.5厘米,长13厘米,花蕾未开放,无病虫斑。收割后修理整齐。
(2)采收方法
主菜苔采收时,在植株基部5~7叶节处稍斜切下,并顺便把切下的菜苔切口修平,码放整齐。侧菜苔的采收则在苔基部1~2叶节处切取。采收工作应于晴天上午进行。
2.采后保鲜贮藏
芥蓝较耐贮运,采收后如需长途运输的应放于筐内,在1~3℃恒温、96%相对湿度室内进行预冷,约24小时后便可用泡沫塑料箱包装运输,或贮存于1℃的库中。
3.采种
选择具有需留品种特征的植株留作母种外,还要求抽苔整齐一致,花球紧密,菜苔肥壮,皮薄,节间疏,苔叶细小。每年进行株选和群体选择,与同期开花的甘蓝类蔬菜严格隔离,以免自然杂交。种子亩产量60~100公斤。
(七)食用方法
芥蓝的花苔和嫩叶品质脆嫩,清淡爽脆,爽而不硬,脆而不韧,以炒食最佳,如芥蓝炒牛肉、炒腰花。广东人炒芥蓝的特点是要放少量豉油、糖调味,起锅前加入少量料酒。另外可用沸水焯熟作凉拌菜。
芥蓝,80年代生,江苏常州人。凭一柄柔情软丝剑,穿梭于网络,纵横于书海。招式时而夸张荒诞,令人捧腹;时而哀婉缠绵,催人泪下;时而入海分涛,连绵起伏;时而月下听琴,清音淡雅。现有后宫一座,尽收痴男怨女。著有《想入非非》、《皇陵小王妃》。
四、广东佛山有什么特产
佛山特产丰富,代表性的如下:
佛山盲公饼
盲公饼是广东省佛山市特色传统名点之一。由于它是由一盲人创制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因而得名盲公饼。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盲公饼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饼内所夹的猪肉,其制法更为美妙精巧,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最少数天)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誉中外。
2. 西樵大饼
西樵大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传统小吃之一,用西樵山清泉制成此饼,所以被称为西樵大饼。制作原料有富强粉,白砂糖,清水,猪油,食粉,鲜酵母。西樵大饼颜色白中微黄,不起焦,入口松软,清香甜滑,食后不觉干燥,可与鸡蛋糕比美。
3. 九江煎堆
九江煎堆是广东南海著名传统特色风味小吃,是由糯米粉,冰片糖,花生仁,炮谷,白芝麻,桔饼等原料制作的食品。首创于南海县九江镇而得名。具有色泽金黄,甘香松脆的特色 。广东小吃九江煎堆是别树一格的,它与全国各地的煎堆都不同,中国其他地方一直沿用圆煎堆,全国唯一一种扁的煎堆就是广东佛山南海的九江煎堆。
4. 大良磞砂
大良磞砂是由面粉拌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乾隆年间县城东门外的成记老铺,品种有蚝油、虾蓉、榄仁、南乳等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5. 大良炒鲜奶
大良炒鲜奶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的特产。大良炒鲜奶主要由鲜奶、鸡蛋清和淀粉等精致而成,口味独特。色泽洁白、配料艳丽、悠悠奶香、食之嫩滑、味道鲜美、岭南一绝。
另外,还有海天豉油,盐步秋茄,平洲金丝柚,平洲石硖龙眼,高明合水西瓜,官窑石碣西瓜,九江双蒸酒,佛山秋色,石湾公仔,官窑马蹄,石湾米酒,高明香荔,顺德炖双皮牛奶,大良炒鲜奶等。
扩展资料:
大良炒鲜奶
大良炒鲜奶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的特产。大良炒鲜奶主要由鲜奶、鸡蛋清和淀粉等精致而成,口味独特。色泽洁白、配料艳丽、悠悠奶香、食之嫩滑、味道鲜美、岭南一绝。
大良炒鲜奶首创于顺德县大良镇,故名。大良附近多土阜山丘,岗草茂盛,所养的本地水牛,产奶虽少,但质量高,水分少,油脂大,特别香浓,把它制成牛乳饼、双皮奶等饮食品,向为食客推崇。尤其是大良炒鲜奶以其特有的风味而饮誉中外。
大良古称凤城,为鱼米之乡,人们在饮食上比较讲究,尤其善于炒、蒸各类菜肴,故有“凤城炒卖”之说。1932年上海新雅粤菜馆开张伊始,便有“大良炒鲜奶”这个菜供应。当时是照搬广东的作法,将蛋清、鲜奶、生粉调好后直接放入小油锅中推炒而成,行话称“硬炒”。但操作难度较大,稍过一火候便会炒焦,质老,且不能大批操作。
新雅名厨师殷九、殷光、单明道、姜介福等不断摸索,突破传统习惯,吸取“芙蓉鸡片”的做法,改“硬炒”为“软炒”,将调好的鲜鸡蛋浆放入大的温油锅中,待其自然凝结再滤油炒成。这样做成的鲜奶,色泽白净,软嫩如豆腐。于是,这种做法很快在上海流传开来。此菜因其口味清淡,奶香浓郁,一直深受食客青睐。
大良”是个锦绣之乡,那里的乳牛品种特别好,所产的奶,水份少纯度高营养丰富,并且也比一般产地的牛奶要浓稠一些,味道十分纯正,入口香浓好喝。其产量虽不高,但质量相当好。“大良炒鲜奶”是一道火候菜,炒好后要不泻不焦才行,颜色洁白,入口嫩滑,吃起来相当棒!
这道菜,也早已被列为广东的一道名菜。“大良炒鲜奶”这道菜在制作时,里面用鲜奶、蛋清、虾仁、火腿、鸡肝、蟹肉和炸榄仁等。由于我家里没有鸡肝、蟹肉和榄仁,因此,暂且免了。今天用松子仁来代替榄仁,再加上虾肉和金华火腿,味道也相当不错。
参考资料:大良炒鲜奶 百度百科
五、萝卜为什么叫萝卜?
因为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为“胡人”,其居住地为“胡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萝卜时说:“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所以胡萝卜由此得名。
萝卜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由古代的“胡”地引进,与其颜色无关。胡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的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约在13世纪从伊朗引入中国。
1、萝卜方言叫“菜头”,求谐音“彩头”,祝愿有好彩头。特大萝卜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玉萝卜谐音是摞-步,萝卜白菜—财越摞越多,一步一财。
史学研究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萝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远在4500年前,萝卜已成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扩展资料:
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种子在2℃-3℃便能发芽,适温为20℃-25℃。幼苗期能耐25℃左右较高的的温度,也能耐零下2℃-零下3℃的低温。萝卜茎叶生长的温度为5℃-25℃,适温为15℃-20℃。肉质根生长的温度为6℃-20℃,适温为18℃-20℃,当温度低于零下1℃-零下2℃时,肉质根会受冻。
萝卜适于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65%-80%,空气湿度为80%-90%。空气湿度大,可提高品质。但是土壤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土中空气缺乏,不利根的生长与吸收,土壤过于干燥,则肉质根的辣味增强,品质不良。如果水分供应不匀,则肉质根容易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