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0度高温天吃重庆坝坝宴,户外棚子里摆满空调,重庆坝坝宴有哪些特色?
40度高温天吃重庆坝坝宴,户外棚子里摆满空调,重庆坝坝宴有哪些特色?最近这天气,简直是热到没朋友,正午时分,在重庆的街头走一遭,怕是人都要热化了。在这样的天气之下,别说出门了,就是在开着空调的家中蹦跶几下,都会满头大汗吧。但是,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之下,重庆居然有一户人家的勇士,办起了坝坝宴。不过,这次的坝坝宴和你印象中的可能不太一样,为了抵御高温天气,让人们能够坐在院子里舒心地吃到筵席,这户人家想到了一个妙招:在屋外搭上一个大帐篷,帐篷中安装了数台空调。果然,天底下只有不想办的筵席,没有办不成的筵席。重庆的坝坝宴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露天摆筵席,乡味浓厚
重庆的大多数坝坝宴,都是露天而摆的,在自己的院坝中,支上十几到几十张圆桌,几十到上百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开宴。这种热闹的氛围,很多人都很喜欢,在烟火气中,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度过幸福美好的一天。这不仅仅表现出主人家的欢乐氛围和喜事,也表现出邻里之间的和谐。
2.坝坝宴又叫流水席
所谓"流水席“,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不停换人吃。因为宾客来的时间都不太一样,在开席之后,先到的人就先上桌吃饭,这一批人吃完以后,就赶紧收拾好桌子,上新菜,下一批人接着吃。这样的坝坝宴的氛围很松快,大家都比较随意,不需要拘束,自由随意又顺心。在坝坝宴上,能够吃到很多好吃的,因此坝坝宴还有一个名字,叫作“九大碗”。不过,坝坝宴有一些局限,那就是遇着暴雨天或者太阳太猛,就不好办了。
二、农村坝坝宴,吃出浓浓的乡情
岳父的母亲八十多岁,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仍然生活在农村,春节村里要举办一次坝坝宴,请岳父的兄弟们们回去一起坐坐。堂弟对农村的生活已经兴趣不大,说是明天有事婉拒了邀请。岳父怕我不习惯,问我愿不愿去,我一口答应下来,早就听说过四川农村的坝坝宴,开车也路过看到很多,看上去都很热闹,早想领略一下。
岳父算是村里出来混的不错的代表,这次村里的坝坝宴上还要分管一些任务,妻子还没有起床,岳父就已经到村里去了。村子离城不远,妻子起床后,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坝坝宴的现场。
坝坝宴的场地选择在村长家的院子中,到了现场才发现,来参加村里组织的这次活动的人,光是豪车就停了好多辆,再看看坝坝宴现场,男士精神,女士漂亮。邀请了婚庆公司进行演出,婚庆公司在院子里搭建了临时舞台。坝坝宴开场前,先请村里走出来的在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人士讲话,岳父和另外一名在县里担任领导的长辈说了两句祝福的话语,因为台下都是非常熟悉的父老乡亲,岳父开场的讲话非常的朴实和真诚,偶尔的口误惹得台下的父老乡亲哈哈大笑。讲话完后,老乡们也很真诚的报以热烈的掌声。
婚庆公司准备的节目,质量当然谈不上多高,经典的川剧变脸节目,表演的演员总共也仅变了5次脸,喜庆的氛围倒是烘托的非常好。二人转、情歌对唱、三妹回乡等节目即热闹,又喜庆,还很接地气,乡亲们一边吃着坝坝宴,一边感受着热闹的气氛,不图节目有多高的可观赏性,就图一热闹。
这次坝坝宴共准备了21道菜,都是当地的特色菜,食材也是当地寻常的青菜和肉,做法家常,味道却是地道的四川农家菜。菜品的数量是21道,这都是为从事了一年体力劳动的乡亲们考虑的,为了给远道而来的相亲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大厨上了好几道拿手菜,让我们也见识了一下,高水平的家常菜。最后的几道菜,都是大块头的荤菜,可惜15道菜后我几乎是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乡亲们真正留在村里的已经不太多了,父辈们则好久不见,开心的互相敬酒,尽管与我们平辈的年轻人大都互相不认识,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互道祝福,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分享亲情,分享快乐,分享人生,融在浓浓的乡情中,非常开心。
坝坝宴快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邀请所有的家庭带上所有的成员,上台来与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以前在公司遇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人都似乎非常害羞,不愿意上台,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场合和环境下,乡亲们竟然都非常积极,腼腆的少说几句,外向的则从外出的艰辛讲到今天的幸福,不时加入几个无伤大雅的荤段子,惹的在场的相亲哈哈大笑!
坝坝宴本吃的是热闹,吃的是亲切,吃的是团圆,吃得是融洽,吃的是希望,吃得是浓浓的乡情!
三、吃了一顿重庆农村坝坝席,发现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重庆的坝坝席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只有在区县农村能见到办坝坝流水席的。
以前哪家要是办满月酒、娶媳妇、嫁女儿等,基本都是在自家坝子前摆上借来的桌子板凳,然后请一些周围领居来帮忙打下手,把浓浓的邻里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要列举重庆农村最闹热的集体活动,坝坝席一定可以高票入选。 “明天跟老汉一路去吃酒哈!”小时候一听见这句话,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的,就盼着明天跟着家里的长辈,去吃坝坝席! 重庆人重庆事,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一场在农村的婚礼,他们的宴席就是在自家门前摆的坝坝宴。
不管现在多少年轻人对坝坝宴嗤之以鼻,但我还是好那一口九大碗,那满桌子的特色菜总有种让我一秒魂穿从前的魔力。 上午十点过的时候,我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还没有走进,就看到远处人群簇拥,隐隐感受到了乡里乡亲都来帮忙,搭灶的搭灶,洗菜的洗菜,摆龙门阵的摆龙门阵,那种热闹非凡的场景。 而搭建在坝子的桌子,早就被老人占据满了,等着第一轮开席,在农村吃坝坝宴,那是要自己积极上桌的,不积极的人,可能换了几轮都轮不到你。 在坝坝的角落,用像席子一样的东西临时搭建了一个灶房,临时灶房里要有一块很大的面板用来摆菜,今天的饭菜也都是在这里做了。
11点左右,灶房里面已经在陆陆续续的炒菜了,灶房不大,三个手脚灵活的妇女就撑起了这宴席的一片天。
像这种超级大的木制品里就是甑子饭,蒸出来的饭颗颗分明,粒粒饱满。
仔细一看下面,还是柴火烧的饭。
这里面一看就是烧白,这道菜是重庆人最爱吃的下饭菜之一,也是坐席少不了的一道蒸菜!
这个大筲箕,是农村家庭必备的厨房工具,一个簸箕能洗十几个人吃的饭菜、能装下几桌人的碗筷…
厨房的菜,正在有条不紊的烹饪着,而坝坝宴的外面,一切也都在有序地进行着。从周围邻居那里借来的塑料板凳,也是坝坝宴上必会出现的东西。
老荫茶装在保温桶里,来客时就托着厚重的木质茶盘为其呈上第一杯茶,之后的续杯就是自己动手了。
在还没有电炉子的时候,大家都是用这种火盆烤火,火一生好,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开始摆龙门阵,这一坐下再有人喊你起来就难了。
坝子临时搭建的厨房没得水龙头,就迁了一根水管过来,煮饭、洗碗用的水都是从桶里舀。
十一点半的时候,就开始铺桌子了,搭上非常吸睛的一次性红布,吃完一桌就换一次桌布,连带桌布上的垃圾一起丢下坎。
一张桌子上还要在配齐饮料、啤酒、和白酒。记忆中喝得最多的饮料是鲜橙多,后来慢慢有了各式各样的花生奶等饮料。
十二点临近之际,就预备开席了。厨房里的妇女把不用加热的凉菜从大袋子里取出来,然后一一装盘。而厨房里掌勺的师傅就开始炒一些快熟的菜。
农村的柴木烧的火很给力,下锅后三两下就翻熟了。炒熟后就装进这样一口一口的小锅里。
入席的时候,聪明的人一般都不坐在传菜口上,不然吃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转过身来接菜。
坝坝宴、流水席这种东西从来都是要排轮子的,先坐到位置的先吃,后来的就只能看别个吃完一轮了再到自己。我因为动作慢,所以连第二轮流水席都没有排上,第三轮的时候终于轮到我了。
坐上桌后,最先上来的是凉菜,和有小火炉的锅儿,锅儿里面的酸萝卜实在是太下饭了,光有这酸萝卜我都可以干一碗饭。
然后是蹄髈这道硬菜,老年人比较喜欢吃,主要是肉很耙,很软,吃起来不费力。
鸡的种类就多了,要么就是一桌炖一只,要么就是把鸡宰了做成大菜。有鸡就有鱼,鱼的做法也就是红烧清蒸,每桌一条整鱼,寓意年年有余。
喜沙肉是很多人坐席眼睛盯得最紧的一道菜,虽然看起很油腻,但吃起来,只感受到了豆沙和肉嚼在一起的软糯香甜味儿。
坝坝宴对于菜品的数量没有具体的限制,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规矩,有些地方是4凉8热6蒸碗2汤,一共24个菜,有些则是十几个菜。
唯一的相同点就是,菜多得桌子都放不下…
在坝坝宴上,不管你是啥子大人物,还是达官显贵,大家统统挨着挤着,坐在一张大圆桌旁,闲话家常,不知不觉中就把 美食 消灭了。
当然,每赴一场坝坝席,都少不了份子钱。不管是哪里摆席,主家都会设置“礼薄”,专门记录礼金往来的账目,方便之后“还情”。
你送我200,我还你300。在重庆,还情一般都只多不少,你送我十分,我还你十一分,多一分是情分,也是祖辈传下来的礼尚往来。
现在,随着生活的提高,为了图方便,人们办席选择在豪华酒店。
虽然菜品丰盛精致,却比不上坝坝席上扣碗带给我的味蕾触动,也没有了曾经撒泼打滚都要去吃坝坝席的热情。 更多的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该怎么表演”的无力感,每到这时,我都无比怀恋农村的坝坝席,简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