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给个思路吧:
1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传统民居低矮房屋建筑,火炕,目的保暖。
2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有干湿季,地层中有钙结核层,传统民居窑洞,就地取材,窑洞顶为钙结核层,有助于坚固,冬暖夏凉。
3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潮湿),植被茂密,蚊虫、蛇鼠猛兽多,传统民居高脚楼、吊脚楼等二层或多层建筑。目的防潮安全。
综上,人生活在地球上,受地理环境制约,地理环境影响传统民居形式。
二、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黄土高原上的土质,呈垂直立土发育,使得窑洞不易坍塌,空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
故选:D.
三、黄土高原的民居特点
窑洞文化。
黄土高原之上,沟壑纵横之间孕育着黄土地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陕北的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陕北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
地貌情况: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四、黄土高原的房顶为什么是平的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你好!
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民居,大多会设计成平顶的房屋,这和这些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平顶的屋顶可以作为晾晒的场所。西北地区的房屋更多的是考虑隔热防寒的需要,通常墙体较厚,窗户较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发现深厚的黄土层,具有良好的直立性,而且十分便于开挖,所以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在黄土壁上直接开挖,居住其间,冬暖夏凉。